荷兰飞利浦酝酿重组中国区业务

北京时间2003-12-14

  作为“2002年度在华营业额和出口创汇额排名第一”的中国最大跨国公司,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集团正在酝酿新的中国攻略。新攻略的唯一核心就是重组。飞利浦电子中国集团传讯经理任欣荣12月9日向本报记者证实:“人力资源整合已经完成。飞利浦希望尽快整合旗下中国5大业务资源,形成‘一个飞利浦’,并使之运行更有效率。” 

  事实上,“一个飞利浦”,也正是上月底飞利浦全球总裁柯慈雷在上海反复向中国媒体传递的信息。 

  早在去年中期,正式就任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不久的柯慈雷在对飞利浦全球业务进行大张旗鼓重组整合之时,便提出了迈向“一个飞利浦”的战略。而随着上周柯慈雷率飞利浦集团全球管理委员会17位成员对中国进行长达一周的巡回访问,飞利浦中国正在集团支持下加快落实“一个飞利浦”的战略步伐。 

  据飞利浦内部知情人士透露,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业绩在飞利浦全球地位的不断提升(仅次于美国,成为飞利浦全球第二大市场),以及越来越多的飞利浦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向中国市场转移,飞利浦对亚太地区各项业务板块的管理职能正逐步向中国地区总部倾斜。 

  此前在业内普遍流传的消息称,飞利浦集团有意在2004年内将亚太地区总部搬到中国上海来。 

  现状:中国总部地位薄弱 

  飞利浦在中国的历史令飞利浦员工引以为傲。事实上,飞利浦可以说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世界级跨国公司——1920年正式进入,1985年在中国设立第一家合资企业。截至2002年底,飞利浦累计在华总投资额超过25亿美元,拥有33家合资及独资企业,产品线涉及照明、移动通信、彩电、音响、医疗系统、小家电等多个领域。 

  如此庞大的业务领域,无疑考验着飞利浦中国区域负责人的素质。然而,飞利浦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却不是跨国公司通常所采用的做法,即先在中国成立一个投资总部,然后由总部来推动各个部门的业务。飞利浦当时的做法是,一开始由各个产品部门在中国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凭藉飞利浦电子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资金实力,以及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优势,飞利浦旗下各项业务在中国获得了此前在其它市场难以媲美的增长。 

  一直到1996年,当飞利浦确立在上海成立中国区总部后,飞利浦中国总部才开始接手统筹旗下综合业务,但飞利浦在中国的这种发展历史,也决定了飞利浦中国总部的地位相对薄弱。 

    改革:人力资源整合完成 

  飞利浦全球总裁柯慈雷最近的访华,无疑是加速飞利浦中国重组的最大催化剂。 

  11月29日,柯慈雷向中国记者阐述了“一个飞利浦”的战略思想。 

  柯慈雷透露,飞利浦的目标是要把其在全球的品牌形象统一起来,“飞利浦目前在全球的业务已经重组成5个产品事业部。在中国,飞利浦已经将旗下所有中国业务整合到相应的机构当中,即半导体业务、家庭小家电和个人护理产品、消费电子、照明业务,以及医疗系统这5大营运机构。而且他们的经理都将在中国,与张瓣总裁一起紧密合作,从而使飞利浦在中国的所有管理团队都能够更贴近市场,能够集体作出决策。” 

  柯慈雷还透露,对合资企业里飞利浦没有处于控股地位的产品,公司将不会使用飞利浦品牌。“如此对统一我们的品牌大有帮助。” 

  “人力资源服务这一块的整合已接近完成。”飞利浦电子中国集团传讯经理任欣荣向记者证实,从今年9月份起,飞利浦遍及全国的子公司,包括14个独资企业,19个合资企业,各自独立的人力资源职能,已经陆续统一由飞利浦位于上海总部的飞利浦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管理。此外,依托新引进的财务软件系统,飞利浦中国正陆续将旗下公司财务进行统筹。任欣荣称,以后集团对外宣传、法律、营销网络等服务职能也将逐步归到总部。 

  飞利浦中国总裁张瓣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总部的任务将负责与各个事业部共同制定飞利浦在中国的策略,同时加强各业务部门的协调,强调资源共享、强化品牌形象宣传。 

  此外,在法人架构上,飞利浦在中国的独资、合资公司都属于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但在业务结构上,它们又与飞利浦全球相关的业务部门有着相互统属的关系。 

  飞利浦人士向记者透露,在迈向“一个飞利浦”策略的推动下,飞利浦中国总部正在有意识地调整这方面的组织架构。“但这一块目前看,需要一定时间。”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商会论坛    |    设为首页
copyright©2003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6901
  The Dutch Chinese Chamber of Commerce.All Rights Reserved.保留全部权利